近年來,理工科(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Math,簡稱STEM)學習風潮席捲全球,各級學校莫不積極發展相關課程。一般父母和教師也敦促聰穎的學生修習STEM科目,似乎只要通過這些科目即意味著良好、穩定的工作在望;反之,藝術和人文科學被認為是職業死胡同,這種刻板印象早已根深蒂固。
麥基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英文與文學系教授Maggie Kilgour則認為:「部份原因是出於諸如哲學之類的學科,難以轉化為可辨識的職業類別。平常人們很少會看到徵求哲學家的廣告,因此很具體地向外界解釋學生取得人文學位後的出路。」
直至最近,各大學才開始追蹤紀錄文學院學生畢業後的去向,數據證明,人文學科畢業的學生也可從事各種有趣的工作,包括常見的教師、教授、律師等職業,甚至許多頂尖企業執行長,令人出乎意料之外的擁有人文科學學位。
美國人文與科學院(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發表一篇最新研究論文指出,人文專業畢業生與其他領域的畢業生之間的失業率差距不到百分之一(分別為4.3%與3.6%),而最近蒐集到的數據顯示,2013年至2015年間,人文專業畢業生的失業率已有所下降。此外,人文學科的畢業生對於財務和自身的滿意度,大致與其他領域差不多。
已有越來越多的證明顯示,經由人文學科養成的分析和交流等軟實力(soft skills),放諸任何領域都非常實用,而未來這些軟實力只會愈發重要。論文更指出,雇主對於現今畢業生的語文能力,特別是英語寫作,有高度的不滿。
Maggie Kilgour教授指出,經常聽到有公司的人資單位表達希望僱用具有人文背景的學生,因為他們受過複雜的思維、清晰的口語和寫作方面的培訓。一名作家最近在LinkedIn上發表有關職場趨勢的文章,甚至預測2020年,特別是在人工智能進步的推動下,許多科技公司也將開始積極地招聘人文學科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