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持續協助全國公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校舍耐震能力補強,以及各項設施設備的修繕維護,以提供師生更加安全的教育學習場域環境,教育部續向行政院申請公共建設預算,於109年至111年期間將再投入166億元經費,改善1,326棟校舍,期以完成改善計畫的最後一塊拼圖。
前期改善成果:IS值 80以下校舍,均已達應有的耐震能力水準
臺灣位處全球地震活動最激烈頻繁的環太平洋地震帶,隨時面臨地震災害的威脅,為了掌握全國校舍狀況,教育部透過「現地普查」、「初步評估」、「詳細評估」、「設計」及「工程」等程序,針對88年(含)以前興建的校舍進行全面健康檢查,以確認耐震能力;並依急迫性與致災風險情形,自 98年起分期分年辦理校舍耐震能力改善,逐步提升校舍耐震能力,以維護師生安全。
基於預算與執行能量的有限性,教育部於108年以前優先改善耐震能力初步評估IS值 80以下的校舍,累計至108年底已辦理6,526棟校舍的補強工程,全國IS值小於80、且供教學使用的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校舍都已達到應有的耐震能力水準。以105年2月6日高雄美濃地震(芮氏規模6.6,臺南市最大震度7級),以及107年2月6日花蓮的芮氏規模6.2地震為例,區域範圍內的校舍均未有結構性震損,顯示推動老舊校舍耐震能力改善計畫確有收到實質的成效。
教育部表示,依據內政部於100年所公布的「建築物耐震設計規範及解說」,建築物耐震標準分為四類,各級學校校舍屬第三類建築物,其IS值應大於100。考量全國公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校舍數量龐大,為持續強化校舍耐震能力,教育部也再向行政院申請公共建設預算,於109年至111年繼續推動是項改善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