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攝黑洞影像得突破距離限制,需要「特長基線干涉術」(Very-long-baseline Interferometry,簡稱VLBI)幫忙,而特長基線干涉技術正是郭政育的研究專長。郭政育解釋,透過觀測黑洞附近的物質在高速繞著黑洞運動下發出的電磁波,讓黑洞本身像是陰影一樣呈現出來。陰影部分為黑洞的光子球層,是光子圍繞黑洞旋轉而出不去的地方,比此光球層小2.5倍的地方便是黑洞的「事件視界」。而黑洞呈現新月形,則是因為黑洞附近的氣體正在圍繞黑洞旋轉,影像下方的氣體朝著我們而來,上方的氣體遠離我們而去。根據都卜勒效應,朝著我們來的氣體會變亮,遠離我們的氣體會變暗,因此亮度會遠大於上方遠離的氣體
「臺灣在未來的黑洞觀測計畫裡將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郭政育強調,由臺灣中研院天文所所主導的格陵蘭望遠鏡是全球第一座位於北極圈內的重要天文觀測站,已於2018年4月上工。目前中研院天文所的黑洞團隊非常積極地在處理格陵蘭望遠鏡加入EHT後所取得的最新數據,「根據加入格陵蘭望遠鏡後的EHT觀測數據分析,預期格陵蘭望遠鏡將會幫助我們得到更清晰的黑洞影像,其對於黑洞成像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敬請國人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