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開始在國際引起恐慌的「MERS」,因韓國疫情控管不佳致確診人數節節升高,首爆疫情醫院關閉。中興大學基因體暨生物資訊所侯明宏教授團隊與美國愛荷華大學冠狀病毒權威Stanley Perlman教授的研究團隊合作,開發出一種具極大潛力的抗冠狀病毒藥物(AM1),更發現利用藥物與病毒核殼蛋白結合,可以干擾核殼蛋白正常功能,且抑制病毒的產生,可作為研發抗冠狀病毒藥物新策略。此一成果獲專業國際期刊《藥物化學期刊(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所刊載,並已於今年度獲得臺灣專利。
中東呼吸道症候群MERS,又稱新SARS,最早在2012年9月於中東地區發現是由新型的冠狀病毒感染造成的。主要傳染途徑是透過飛沫傳染,或以直接或間接接觸到感染者分泌物等方式傳染,至今已經超過千個確診病例。病患症狀主要是發燒、咳嗽、呼吸急促與呼吸困難等急性嚴重呼吸系統疾病,致死率高達4成。近期在東亞地區疫情已經開始蔓延,儼然已成為民眾生命安全的恐慌。然而到目前為止、沒有任何臨床藥物可以治療此感染症,因此全世界相當重視抗冠狀病毒的藥物開發。
MERS冠狀病毒屬於核醣核酸(RNA)病毒,在病毒感染細胞後,會在細胞內大量的複製,在此過程中會利用病毒核殼蛋白結合,並保護病毒的遺傳物質RNA以利形成完整的病毒顆粒,產生大量病毒。可見病毒核殼蛋白可作為抗MERS藥物開發和檢測MERS病毒的重要目標。
研究團隊進一步指出,現在MERS沒有專一性藥物可以使用,大多用輔助性或支持性療法來治療染病病患。抗病毒藥物其實是治療MERS最重要的第一線用藥,團隊也證實此種藥物(AM1)會與MERS病毒核殼蛋白關鍵區域作用,未來會繼續與Stanley Perlman教授團隊進行跨國合作,開發出抗MERS病毒有效臨床藥物。另外,核殼蛋白是偵測MERS病毒的重要抗原。實驗室自行所生產的MERS核殼蛋白,可作為MERS的診斷試劑製作的用途。